“樹立大景區(qū)意識,將理亞路建設成為安全優(yōu)質路、景觀標美路、生態(tài)環(huán)保路”是興蜀公司理亞路建設指揮部的莊嚴承諾。
隨著工程的順利推進,承諾已不再是口號,理亞路建設者們帶著對雪域高原的無限敬畏與愛惜之情,傳承“川九”理念,因地制宜,采取多種措施,創(chuàng)建精品環(huán)保旅游公路,用實際行動兌現(xiàn)著自己的莊嚴承諾:
一、草皮移植
由于施工路段大多地處海拔3000米以上高寒地帶,高寒草原、高寒草甸多年生長的高原植被具有根深葉淺的特性,遂采用高原植被的移養(yǎng)、再植季節(jié)與移植的養(yǎng)護方法,對道路所涉及原有植被進行了合理移植與養(yǎng)護,待施工完成后再進行植被回鋪再植,保留其自然原貌。
草皮移植
二、喬、灌木移植
項目沿線喬、灌木較多,為最大限度地保護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和原有植被,公司理亞路指揮部在部分路段和景觀點直接進行了喬灌木移植,盡量保留原有高原生態(tài)。
樹木移植
三、撒播花種、草種
為豐富邊坡景觀設計的多樣性,在全線設計上盡可能將上下邊坡放緩,上邊坡坡比為1:1.5,下邊坡坡比為1:3,并且在邊坡上廣泛撒播花種、草種?;ǚN配比為:40%波斯菊+40%孔雀草+20%金雞菊;草種配比為:45%披堿草+45%老芒麥+10%燕麥草,并將邊坡上零星的石塊收集整理堆碼成類似“嘛呢堆”形狀的石垛,給景觀增添濃郁的藏鄉(xiāng)氣息,讓公路融入自然。
人工石垛
四、喬灌木點植
理亞路項目為改建工程,由于路線的調整,造成原有地貌存在不同程度的破壞,為減少對破壞面的視覺碰撞,我們將破壞處進行了清理、整理、刷坡,減少人為破壞痕跡,讓坡面盡可能與原有地貌一致,并廣泛撒播花種草種、點植喬灌木,且喬灌木每10米點植一株,做到零而不亂,讓植物成為周邊環(huán)境的自然延伸,與周圍環(huán)境渾然一體。
灌木點植
五、回頭彎造型
理亞路建設利用土石平衡將回頭彎內區(qū)域做成類似“饅頭”形狀,并適當點植喬灌木的設計,不僅改善了回頭彎行車視距,又可以減少人工痕跡,讓公路與周邊環(huán)境和諧相融。
回頭彎造型
六、下?lián)鯄﹄[身
項目大多沿河、沿“V”字地型展線,為拓寬路面,不可避免地增設了大量圬工下?lián)鯄?。開挖下?lián)鯄釉斐闪嗽孛嫫茐膰乐?,為減少因修筑大量圬工下?lián)鯄Χ斐傻木€型生硬,我們待下?lián)鯄π拗旯ず?,采用將下?lián)鯄ν鈧榷嘤嗤练竭M行整理、刷坡、造型、鋪種植土,并撒播花種草種、點植喬灌木的方法減少破壞痕跡,讓公路融入自然。
下?lián)鯄﹄[身
七、下邊坡與自然地貌的順接
項目填方路段大多穿過高原草旬,為盡可能減少對高原濕地的破壞,理亞路在施工中按照不多占一分地、不修筑臨時便道、不向濕地撒落一粒土石的原則。修筑后的下邊坡先采用用機械進行刷坡,再用人工進行整坡的設計方案,并盡量采用緩坡,不刻意統(tǒng)一坡度的方法,使坡腳與原地貌相結合處呈弧形,與原地貌順接,使整個路基回歸自然,與周邊環(huán)境自然天成。
下邊坡與原地貌順接
八、改線路段原有道路的恢復
由于線型調整,致使一些原有路段無法使用,留下黑色瀝青路面,影響整體景觀形象。為保持協(xié)調一致,我們將黑色瀝青路面結構層破除并進行深埋,再根據不同景觀風格,采用撒播花種草種與點植喬灌木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恢復,以減少人工痕跡,讓公路融入自然。
對改線路段原有道路的恢復
九、不同風格的上邊坡維護形式
全線由于半填半挖路段較多,為減少上邊坡的碎落,結合大景區(qū)的打造,在全線采用了不同風格的上邊坡維護形式,有臺梯式擋墻、掛網植草、CF網植草、噴播植草、藝術上擋等等多種形式,讓游客在車行途中,抬頭看見的是生機盎然的景象。
藝術上檔
十、藝術欄桿
項目一共有兩座大型橋梁,在橋梁欄桿選型上,均采用了藝術欄桿,使橋梁的造型更加柔和,更兼具藏鄉(xiāng)人文風情。
無量河大橋藝術欄桿
小荷才露尖尖角,我們用心呵護的承諾即將變?yōu)楝F(xiàn)實,金秋十月,將迎來理亞路交工驗收,屆時理亞路呈現(xiàn)給大家的不僅僅是“安全優(yōu)質路、景觀標美路、生態(tài)環(huán)保路”,而是特色旅游公路對美的更高向往與追求。